碳13、碳14呼气试验的区别临床中很多人来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时候都会问怎么有碳13和碳14二个呼气试验,那么这二种究竟有什么区别,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碳13呼气试验中包含的13C是稳定核素,无放射性。进行碳13呼气试验时,需要在服药前和服药后30min2个时间点分别采集同一例被检测者的呼出气体进行检测,碳14呼气试验中包含的14C是不稳定核素,具有放射性,不推荐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儿童使用。
1、碳14是什么意思碳14测年,又称碳14年代测定法或放射性碳定年法,就是根据碳14衰变的程度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种测量方法。这一原理通常用来测定古生物化石的年代。碳14测年法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威拉得·利比发明,威拉得·利比因此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碳14测年的原理:碳14由于受到宇宙射线中子对碳14原子的作用,不断地形成于大气上层。
动植物一生中都从二氧化碳中吸收碳14。当它们死亡后,立即停止与生物圈的碳交换,其碳14含开始减少,减少的速度由放射性衰变决定。放射性碳定年本质上是一种用来测量剩余放射能的方法。通过了解样品中残留的碳14含量,就可以知道有机物死亡的年龄。但必须指出的是,放射性碳定年结果表明的是有机物死亡的时间,而不是源自该有机物的材料的使用时间。
2、什么是碳14碳14: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C14的应用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14C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测年法;二是以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探索化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微观运动。一、14C测年法自然界中的14C是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氮通过核反应产生的。
由于碳14一面在生成,一面又以一定的速率在衰变,致使碳14在自然界中(包括一切生物体内)的含量与稳定同位素碳12的含量的相对比值基本保持不变。当生物体死亡后,新陈代谢停止,由于碳14的不断衰变减少,因此体内碳14和碳12含量的相对比值相应不断减少,通过对生物体出土化石中碳14和碳12含量的测定,就可以准确算出生物体死亡(即生存)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