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患者说自己不小心咬伤下唇后,嘴唇上长了一个黄豆大小的肿物,平时不痛不痒,问我这是什么?通过检查发现,这位患者得的是唇粘液囊肿。唇粘液囊肿是口腔粘膜小涎腺导管阻塞后分泌液滞留形成的浅表性囊肿,唇粘液腺囊肿是口腔粘膜常见病,主要原因是轻微外伤导致唇腺分泌口水的导管破裂,分泌的唾液排不出去阻塞形成,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手术治疗之前,要明确囊肿所在的具体位置、大小和数目,然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这样的话才能够做到精准手术切除。
1、在前年我做了一次口腔囊肿切除手术,就是下嘴唇里面长了囊肿,后来去医院...是黏液腺囊肿吧,是就好解释了,手术创伤本身就可以造成粘液囊肿,如果不是就继续切除吧。应该是黏液腺囊肿吧!再次出现黏液腺囊肿我总结有两种可能:第一、如你所说,上次手术未完全切除干净,属于复发。不过,如果因为这个想追究医生的责任,应该有些难,你必须得具备当时的手术病例等而且,虽然这个是医生的错,但是,像黏液腺囊肿每次发生都是一整丛的,稍微一不注意就有可能遗漏,医生也只能把肉眼能看到的清除干净。
长期刺激嘴唇或颊部的同一部位,就有可能会出现黏液腺囊肿,你回想看看是不是那里里面受刺激(包括来自牙齿的刺激),破除潜在的刺激也算是黏液腺囊肿的预防方法吧。另外,如果再次出现黏液腺囊肿,只能选择再次手术。术前你可以跟医生说你的经历,这样医生外做手术的时候就会更加细心。
2、颌下腺囊肿怎么治疗大凡外露式囊肿,可先采取穿刺吸取的保守疗法。往往几次治疗就不复发。而医生总是本着能手术不保守。能保守不偏方。能使贵药不使贱药。能复杂治疗不简单治疗的原则。颌面部囊肿有软组织囊肿和颌骨囊肿两大类。软组织囊肿主要有涎腺囊肿(如舌下囊肿、粘液囊肿和颌下腺囊肿等),和发育性囊肿(如口底表皮囊肿、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等)。颌骨囊肿则分为牙源性囊肿,(如根端囊肿、含牙囊肿、始基囊肿和角化囊肿等)和发育性囊肿(如球上颌囊肿、正中囊肿、鼻腭囊肿等)。
其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内,由于排泄管受到创伤,粘液外漏而形成囊肿。常见于下唇,且多发生有咬唇习惯者,囊肿位于粘膜下,呈半透明状小泡,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出现数日后可因食物等磨擦,囊膜破裂而消失,但不久又可出现,多次复发后粘膜产生疤痕组织,使半透明水泡变成白色硬结。主要治疗为切除囊肿及周围粘液腺组织,也可用激光或冷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