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前分支阻滞怎么回事左前分支阻滞属于心脏传导系统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冠心病的患者。心脏内存在一套传导系统,由窦房结传到房室结,房室结传导到希氏束,分为左束支和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左前分支阻滞是左前分支病变,传导速度明显下降或丧失,左前分支位置比较表浅,容易发生缺血,冠心病的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后,可以导致左前分支受损,表现为左前分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时,激动首先通过左束支传导,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除极基本正常。此后,在左室除极的同时,激动通过室间隔自左向右在右室肌内缓慢地除极,右室壁除极开始的时间晚,传导时间显著延长,往往在室壁除极结束,右室壁才开始除极,心室除极的终末向量明显偏向右前方,形成一个终末附加环。ST向量和T环与QRS的终末向量的方向相反,位于左后上方。

正常小儿的右心前导联以rsR′、rsr′、Rsr′s′及rR′波形较常见,这是因为心室除极的最后阶段,室上嵴处的肺动脉圆锥部发生除极,这部分延迟除极产生的向量在V1导联上表现为r′波,使V1呈M型,有人称之为“室上嵴型”,是正常图形的变异,不可诊断为右束支传导阻滞。一般而言,年长儿粗钝多在R波下行肢及S波,婴幼儿多在R波上行肢,下行肢粗钝较上行肢多见。

窦性心律时附加旁路的一个新的心电图征象即为假性右束支阻滞。在三例隐性左侧附加旁路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发现V1导联呈假性部分右束支阻滞(RBBB)图型即rSr型。一般认为这种图形可能是左侧旁路的唯一表现。患者共3例(男2例、女1例),年龄29、22和30岁。2例自觉心悸,1例患晕厥。3例患者体表12导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PR间期均正常,均无δ波,QRS综合波时间<0.12s,V1呈rSr型。
确定附加旁路的存在在临床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射频消融旁路可以治疗。附加旁路存在的典型体表心电图表现是PR间期短,QRS起始部有δ波,但这些现象并非总是存在,有些左侧附加旁路患者QRS起始部是正常的,本文3例左侧附加旁路病人窦性心律时QRS起始部正常,但V1导联显示了反映左室旁路的唯一表现继发r波。